近期,網紅主播“提子”在直播間食用鯊魚的內容引起網友熱議。經四川南充警方證實,以及相關部門鑒定,該網紅視頻中的鯊魚確系大白鯊,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大白鯊進入了直播間,這一操作既破壞了海洋生態,同時也污染了視頻內容生態,更是對市場供應鏈的惡性引導。
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,各大IP對于流量的爭奪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,視頻內容的發展也逐漸開始“劍走偏鋒”,在吃播領域尤甚。也正是因為流量和盈利能力直接掛鉤,所以吃播們在“失控”這條路上開始越走越遠,紛紛轉戰獵奇領域,妄想通過各種極端“吃相”再來分一杯流量的羹。
視頻內容創作雖是個人行為,但毋庸置疑的是,任何行為都不能在法律底線上反復試探。今年6月,國家針對網絡主播這一群體出臺了《網絡主播行為規范》。這是對主播數量激增,素質良莠不齊的一個監管,出臺目的也是想引導主播自覺擔起社會責任,為網絡主播的行為界定紅線和底線,營造良好的行業風氣。
作為內容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平臺方,更要擔起對自媒體主播的監管,同時也要對流量池的劃分做出更合理的分配機制,研究出更智能的算法,將優質且正向的視頻內容進行流量賦能,推送給平臺用戶;對于“疑似獵奇”想要割流量韭菜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,在出口端立起內容分流墻;同時要建立主播“黑名單”制,對于有前科的自媒體主播進行嚴格管控,對視頻內容生態造成危害的主播進行“一票否決”制;平臺間也要加強合作,動態監控劣質內容主播的網絡軌跡。
孔子說:“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”,從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到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的常駐欄目《人生一串》不難看出,挖掘飲食背后的文化更能在內容創作領域站穩腳跟。吃播內容應在選材、用料及制作流程上以更加體面地方式存在。
其實,不光是吃播,在這個“流量為王”的時代,為了追求閱讀量、播放量而采取的非常規、嘩眾取寵,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的操作都需要被檢視。視頻內容的本義應該是分享快樂,分享知識,但是對于流量和利益的過分追求會使“分享”變了味道。在網絡文化日益豐富多元的現在,平臺和自媒體對于流量的追求是合理的,但過分追求流量和利益只會被流量反噬,害人終害己。